欢迎来到丽水市林业科技信息中心门户网站! 收藏本页
省内林业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林业动态 > 省内林业新闻
打造优美生态,浙江持续增强百姓获得感(绿报系列之三)
2017-12-12

 

《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12月7日头版报道

  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

  享受好生态带来的获得感,浙江人民受益良多。

  近年来,浙江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进“森林浙江”“两美浙江”和“大花园”建设,全力开展平原绿化,全域建设森林城市,加快珍贵树种发展,着力保护古树名木,为百姓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亮丽的自然风景,营造厚重的生态文化氛围。

  扩绿量,大工程覆绿底色浓

  浙江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身边可逛可赏的园子多了,城市周边的绿水青山多了,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

  森林城市的创建,提供了许多更优质、更丰富的生态产品,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抓手。2008年,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势推进,掀起了各地深入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系列创建活动热潮。

  “目前,浙江基本实现了森林城市创建全域化。”浙江省林业厅造林绿化处处长骆文坚介绍,随着金华和台州顺利摘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浙江国家级森林城市数量增至12个、省级森林城市69个,今年有望实现县级创建全覆盖。全省已建成森林城镇316个、森林村庄7727个。如今的浙江,城乡已森林遍布、绿树成荫,林水相依、绿美交融,曾经的绿化洼地正在变成生态福地。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平原绿化是一大亮点。浙江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全省造林绿化的主要空间锁定在平原。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平原绿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谋划。时任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倡导,并连续8年主持召开全省县委书记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

   在各地、各部门积极推动下,浙江提前两年完成了全省新增林木面积180万亩、平原林木覆盖率达18%的“1818”平原绿化行动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2014年,浙江作出“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巩固“两美浙江”建设的林业生态基础。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56万亩,全省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20.01%,比2010年提高了5.21个百分点,再一次提前实现2020年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的预定目标。

  “植树造林没有止境,平原绿化上不封顶”。今年,浙江提出构建“大花园”的战略部署,平原绿化将作为重要内容持续推进,让浙江大花园的浓绿底色越来越丰厚。

  提质量,发展珍贵树种藏富于民

  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稳中提升,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浙江更加重视补齐森林质量不高、优质资源少等生态短板。

  发展珍贵树种成为浙江林业建设补短板的重要选择。

  骆文坚解释说,珍贵树种林的保水能力比纯林高60%,木材价格是普通材的30倍,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非常高,浙江每年进口珍贵树木材200多万立方米,资源需求大,同时,珍贵树种培育的大径材是重要战略物资,浙江2/3的古树名木是珍贵树种。

  2009年,浙江确定了发展珍贵树种的总体目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推动珍贵树种产业化发展。201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了千万亩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和“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的重大部署,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珍贵木材战略储备为目标,大力发展珍贵乡土树种,推进珍贵彩色森林建设。

  衢州市柯城区新植珍贵树行动为全省提供了经验,通过开展“一村万树”行动,规模推进珍贵树种植,实现了林业发展藏富于地、藏富于民。

  中央方村如今又多了“楠木村”的新名号。今年3月,村里边角地、抛荒地和道路两侧都种上了珍贵树种浙江楠。

  一片曾经种植柑橘的抛荒地上,整齐地排列着规格不等的浙江楠苗木。中央方村书记方献忠说:“我们村以前主要发展柑橘,近年柑橘市场不景气,加上遭受冰雪灾害的大面积破坏,不少柑橘园都荒了。”浙江楠的经济价值高,但培育周期长,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村里通过发展浙江楠苗木产业,实现经济效益长短结合。

  “村民们对发展浙江楠非常积极,有的入股,有的流转土地,还有不少村民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树。”方献忠说,“今年全村新植浙江楠超过1万株,还有不少村民想参与,我们争取明年再扩大规模。”

  效益是最好的推动器,像中央方村一样的“万树村”,柯城区今年共发展了49个。前昏村在拆除的违章建筑原址发展北美海棠和苦丁茶。五十都村通过考察,发展可用树叶制茶的金钱柳200余亩,并成立公司开发金钱柳茶,让村民当年见到了效益。

  据统计,浙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亿元,向全省各地赠送珍贵树种容器苗4500余万株。去年以来,全省完成新植珍贵树4513万株、珍贵彩色森林建设342.8万亩。珍贵树种渐渐成为浙江美丽大花园的靓丽底色和景色。

  强力量,古树名木立法受保护

  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的标识和象征,它能让游子记得住乡愁、找得到回家的路,在老百姓心目中有着重要份量。保护好这一自然遗产,不仅是森林资源依法保护的要求,也是社会的呼声。

  安吉县启动的“寻访遗落民间的古树名木”活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积极响应。2016年10月,安吉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寻访活动,众多热心群众来信来电提供线索,最终鉴定核实未挂牌古树名木598株,其中300年以上古树21株、500年以上古树8株,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工作,提升了社会保护意识。

  古树名木不单纯是自然遗产,它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意义大、责任重。

  2016年,浙江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五年计划。实施一年来,各地对古树名木全面进行了普查和“体检”,开展“一树一策”科学救护,成立从省到各地的领导机构和专家团队,解决保护中的疑难杂症,开展救护综合会诊。部分古树群落所在地通过以保护带发展、以发展促保护,打造各类古树名木主题公园63个,实现了双赢。最新普查显示,浙江全省共有古树名木21.84万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就有6149棵。

  保护古树名木,浙江坚持立法与保护两条腿走路。

  今年10月1日,浙江第一部专门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政府法规《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正式实施。

  《办法》明确要求,通过开展认树定级,把“老寿星”编入正册,写进“祖谱”,统一养老,彻底结束古树名木自生自灭、散生放养的历史。通过分区包干,确保每棵树都有“监护人”,谁家“老人”谁家养,解决职责不明问题。通过加大财政拨款,县级以上政府为古树名木的“养老金”埋单,解决没钱管的难题。通过建档立卷,让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电子户口,实现信息化、智慧化的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对保护者、捐赠者给予适当费用补助,对破坏者轻者罚款、重者刑事追责,改变好事没人夸、坏事没人抓的局面。

  《办法》大大提升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全省古树名木戴上了护身符、撑起了保护伞。

  目前,全省已有4600多株古树名木通过制订“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得到妥善的救治。通过一系列举措,浙江千百年历史的生命之树,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城乡增添更厚重的文化底蕴。(作者:李松龄 何晓玲 谢力 刘力)

 
  
  
  
  
  
  
相关文章 【推荐】 【打印】 【关闭】
365bet体育在线平台主办 版权所有 Tel:(0578)2120237  浙江万赛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04-2008 365bet体育在线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
浙ICP备09057550号